好友想讓媽更忙,買了寶春師傅的新書送給媽
謝謝媽的好友,這是本讓人感覺到有愛的一本書
一收到書,媽用不到二小時,就把書看完了
當然操作食譜都帶過,真正讓媽感動是寶春師傅的故事
有空再把書裡,媽覺得有fu的地方和鄉親分享
等不及的也可以自已去買一本,支持一下寶春師傅囉~
拖了二週才敢試作寶春師傅的配方
原因是寶春師傅版的麵包真的太專業!
不管是工具、設備,甚至是環境(溫度、濕度)
更別說他的材料也很講究(日本麵粉就嚇到媽了,應該粉貴吧~)
(如果不接受以上理由,要說是媽太懶,其實我也不太介意的,哈哈)
最後媽還是挑了一個看似簡單但其實不簡單的白土司下手
寶春師傅說:
--吐司,它源自於英國,也被稱為英式吐司
--早年,台灣稱吐司為 「俗 麥方」,不僅因為它最便宜
而且最容易癈物利用,一旦賣不完,隔天拿來做成三明治或烤吐司
--當時的吐司缺乏個性,麵包工廠為了縮短時間成本
都使用短時間發酵的中種法(媽覺得中種法時間一點都不短)
--不簡單的吐司,教我吐司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的
是日本國寶級的麵包師傅平友治
初次嚐到他做出的吐司,如棉花般在口中溶化,回香,白晳,清爽
又有彈性的牛奶吐司;才知道平友治師傅使用直接法做這款吐司
--打聽後發現,在日本,不會用賣不完的剩吐司做三明治
反而會特別針對三明治而磨製專用的三明治麵粉
甚至量身計算出最合適的模具容積比
--所以,吐司不是「俗 麥方」,它高竿的不得了
我做了二十多年的麵包,才真正的認識它,開始學習重新面對
雖然寶春師傅說,吐司一點也不簡單,但書中眾多款的麵包
媽還是覺得吐司最容易下手,不過只能參考配方
其他講究的工具、設備、環境(溫度、濕度)、材料,一概無法配合!!
寶春師傅配方如下:
媽用麵包機操作,所以重量全部除以四
特別提醒的是鹽的部份,20/4=5g,媽覺得偏鹹
所以馬上做第二顆,並自動減為3g,還好沒有影嚮很大
寶春師傅說:
因為鹽除了讓味道變好之外,有緊實麵糰的筋度,増加彈性的作用
但還是要適量使用,因為太多的鹽,反而會抑制發酵
在操作上,也用寶春師傅方法(朋友的麵包機,是液體要先放)
媽的操作:
1.選擇和麵功能,將麵粉、砂糖、鹽、脫脂奶粉倒入麵包筒
2.倒入混合後的優格牛奶(媽用牛奶取代水),攪拌3分鐘
3.在第2分鐘時,加入酵母(媽用即發酵母)
4.攪拌3分鐘後加入無鹽奶油,再攪拌6分鐘
5.和麵功能停止後(15分鐘一回)
再重新選擇吐司功能鍵,就可以等麵包出爐
2015.03.14更新:
做了三個多月的吳寶春師傅配方白土司
媽現在的材料比例如下:
麵粉:250g
糖:15g
鹽:3.5g
奶粉:1大T
牛奶:130g
無糖優格:50g
多10g也沒差,麵包會更鬆軟
酵母:3.5g
奶油:15g
鄉親可以參考試做看看哦~
第一次的吐司,很明顯有空洞(應該不用標註就看的出來)
邊邊非常薄又軟,是媽喜歡的口感,媽不愛吃吐司邊
最喜歡裡邊白色鬆軟的地方
還好有人喜歡吃,媽可以不用浪費
雖然沒有寶春師傅店裡賣的口感,但有麵包店的水準了
當然賣相還差的遠了,哈哈~
一直以為湯種才是吐司的救星
想不到優格也可以讓吐司鬆軟又彈牙
第二次少了一半的鹽,邊邊的空洞變很小
邊邊也厚多了,但口感差別不大,鹹度剛好(我們家的標準)
鄉親可以先試鹽的原本重量做看看,可能我家真的吃太淡了
媽其實很想買吐司模,但目前看到的,好像都是鋁製,所以一直下不了手
也沒空看其他格友介紹(會不會麵包筒也是鋁製??)
媽覺得自己做麵包真的超有成就感,即使是麵包機做的也一樣
因為麵包發酵時間很長,就算用麵包機,在時間將至時
也要在家等候,不然放太久,麵包外邊也會硬掉
再試幾次,媽就要來加料實驗看看口感有無差異過大
屆時再分享給鄉親囉~~